
新生儿脑功能监测临床常见伪差—心电伪差
- 发布时间:2021-04-13
【概要描述】脑电信号是一种毫伏级或微伏级的微弱电生理信号,经过颅骨和头皮的衰减后,在头皮表面记录的信号一般只有数十至数百微伏,需要经过数百万倍的放大才能显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非脑源性信号也可能进入放大器,混入到脑电信号中,称为伪差。
新生儿脑功能监测临床常见伪差—心电伪差
【概要描述】脑电信号是一种毫伏级或微伏级的微弱电生理信号,经过颅骨和头皮的衰减后,在头皮表面记录的信号一般只有数十至数百微伏,需要经过数百万倍的放大才能显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非脑源性信号也可能进入放大器,混入到脑电信号中,称为伪差。
- 分类:脑功能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13 16:14
- 访问量:
脑电信号是一种毫伏级或微伏级的微弱电生理信号,经过颅骨和头皮的衰减后,在头皮表面记录的信号一般只有数十至数百微伏,需要经过数百万倍的放大才能显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非脑源性信号也可能进入放大器,混入到脑电信号中,称为伪差。
而仪器的抗干扰能力与对脑电信号的保真性能是一对矛盾,很多干扰信号比脑电信号强的多,剔除干扰伪差的同时可能使某些脑电信号丢失,导致脑电波形失真。因此,有些伪差是不可避免的,最重要的是能够正确识别,避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本文重点聊一聊常见的心电伪差。心电信号的电压为毫伏级(mV),比微伏级(uV)的脑电信号强一个数量级,所以心电信号通过容积导体效应,在体表的大多数部位均可记录到,也很容易传导到任何一个脑电的参考电极或记录电极的部位。心电信号中的R波波幅最高,频率与棘波或尖波相似,属于高频信号。
当心电信号干扰某一个或几个记录电极时,可见相应导联出现间隔大致相同,且与心率一致的类似尖波的伪差,波幅可高可低。多导视频脑电可以通过增加一导心电记录用以识别心电伪差。(如图1)
图1:Fp2通道(Fp2-C4、Fp2-T4)出现尖波,与心电图节律一致
导联数更少,操作判读更为简单,更适合新生儿科开展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该如何识别心电伪差呢?
心电伪差在振幅整合脑电图上表现为aEEG下边界升高,尤其是较对侧升高,升高高度与心电伪差的波幅高低相关,如图2红色方框内,C3-P3下边界升高,查看原始脑电图,出现与新生儿心率一致的类似尖波的伪差,新生儿正常心率为110-160次/分,每秒钟2-3个尖波。
图2:C3-P3通道,时间轴一格10s,每格出现10-11个尖波,每个尖波时间间隔大致相同
如果心电伪差的波幅较低,我们需要仔细观察aEEG,如图3红色方框内,对比C4-P4,C3-P3下边界升高,查看原始脑电图,C3-P3通道出现与新生儿心率一致的类似尖波的伪差。
图3:C3-P3通道,时间轴一格10s,每格出现11-12个尖波,每个尖波时间间隔大致相同
有些老师可能有疑问,部分心电伪差在aEEG和EEG上的形态与惊厥发作极为类似,如何进行鉴别?如何消除心电伪差?心电伪差在临床判读上还会造成哪些影响?
新生儿惊厥在EEG上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刻板波形,有确定的起始、高峰和终止时间,发作过程中振幅波动>2μV,持续时间≥10 s。惊厥发作往往会造成时间和空间的泛化,心电伪差往往仅在单一通道出现。
心电伪差常与体位有关,变换新生儿体位可使其消失。检查电极是否靠近动脉,移动电极,可使心电伪差消失,注意同时移动对侧电极。放松电极与头皮之间的张力也可使心电伪差消失。而上述操作往往不会影响惊厥发作。
心电伪差除了可能会被临床误判为惊厥发作,在aEEG的判读中,因其引起aEEG下边界升高,也可能导致不连续正常电压的背景活动被误判为连续正常电压。这些是需要临床关注的。

官方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号:(苏)- 非经营性 - 2014 - 0017 备案号:苏ICP备15056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