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EEG到aEEG,扫除新生儿脑电监护的拦路虎!
- 发布时间:2020-04-02
【概要描述】在新生儿的脑部检查与评估中,EEG和aEEG可以作为最常用的电生理手段。
从EEG到aEEG,扫除新生儿脑电监护的拦路虎!
【概要描述】在新生儿的脑部检查与评估中,EEG和aEEG可以作为最常用的电生理手段。
- 分类:脑功能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4-02 15:41
- 访问量:
在新生儿的脑部检查与评估中,EEG和aEEG可以作为最常用的电生理手段。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aEEG与EEG之间的关联如何?aEEG与EEG之间的区别如何?aEEG与EEG之间的一致性如何?下面,脑思小助手将为您详细解读!
首先,aEEG是由EEG经过一系列算法处理得到的!每15s的EEG波谱图在经过处理后会得到aEEG中的一根波谱带!
EEG经过哪些算法转化为aEEG
1)滤波衰减:衰减频率在2Hz以下及15Hz以上的电活动,目的是将来自出汗,运动,肌肉活动和电干扰等的伪差最小化;
2)Y轴半对数化:将Y轴0-10刻度间的波谱图以线性关系显示,10-100之间的波谱图以对数关系显示。半对数输出增加了检出极低振幅(<5µv)背景活动变化的敏感性;
3)校准:X轴下方的波形全部翻折到X轴上方;
4)波峰到波峰之间连一根线;
5)开始压缩,最后每15s的EEG压缩成aEEG中的一根波谱带,最高点代表这段波形的最高电压,最低点代表这段波形的最低电压。
区别1:导联数、阻抗维持情况
EEG一般至少要安放16个电极。一方面,定位会较为困难,另外,NICU的环境也通常无法允许同时对16个甚至更多的电极进行长时间良好阻抗的维持;
aEEG导联数少,放置位置简单-单通道3个电极(P3-P4),双通道5个电极(C3-P3,C4-P4),另外相较于EEG的16个甚至更多的电极,aEEG所需要的3或5个电极的良好阻抗的维持是更为容易的。
区别2:数据量如何
EEG的走纸速度为15mm/s,24h走纸总长度可达1296m;
aEEG的走纸速度为6cm/h,24h走纸总长度仅为1.44m。
即使目前来看,EEG可以使用电子读图,不存在纸质资源浪费的情况,但长达1296m的电子图谱的数据量也是非常难以判读的。
区别3:判读难易
EEG判读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医护人员在专业的培训班进行脱产半年左右的培训以后才有可能胜任。简单来说,就是普通的新生儿科大夫难以胜任,需要专业的神经电生理医师才能判读;
而aEEG判读采用模式识别方法,从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惊厥三个维度进行评判,普通的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也能学会判读。
一致性、敏感性如何
另外,在准确性方面,aEEG与EEG也可达到良好的一致性与敏感性。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28导VEEG为标准的aEEG诊断新生儿惊厥的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仅应用单通道aEEG检测惊厥敏感度较低,为12%-45%,采用aEEG/EEG模式进行结果判读,诊断惊厥的敏感度可达76%-100%,双通道aEEG可使惊厥检测敏感度提高18%[1]。
并且,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围产专业委员会出具的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也推荐单通道或双通道aEEG结合同期EEG共同判读用于新生儿惊厥的筛查[2]。
总的来说,aEEG操作简单,判读简单,更加适合于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快速,简单地实现新生儿脑损伤筛查,脑功能监护和脑发育评估。
文献参考
1. 朱小妹, 邱鹏玲, 程国强,等. 同步视频脑电图监测下双导振幅整合脑电图诊断新生儿惊厥的价值[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2, 15(12):720-726.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围产专业委员会.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 .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19,34( 1 ): 3-7. DOI: 10.3760/cma.j.issn.2096-2932.2019.01.002.

官方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号:(苏)- 非经营性 - 2014 - 0017 备案号:苏ICP备15056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