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复外周磁刺激”——磁刺激技术新应用
- 发布时间:2021-07-09
【概要描述】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刺激技术。
“重复外周磁刺激”——磁刺激技术新应用
【概要描述】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刺激技术。
- 分类:精神康复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7-09 13:41
- 访问量: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刺激技术。
近年来磁刺激技术飞速发展,常规磁刺激治疗将线圈置于头部因此被称为经颅磁刺激。而将磁刺激线圈置于肢体或躯干刺激相应的外周神经肌肉,则被称为重复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功能性磁刺激(functional magnetic stimulation)或经皮磁刺激(transcutaneous magnetic stimulation)。其中应用比较广的通常称之为盆底磁刺激。
目前看来,人们对rPMS在康复治疗领域应用的兴趣日驱增加,其相关研究也称为相关热点之一,本文重点阐述rPMS的生理效应与作用机制,同时向各位介绍常用治疗方案参数。
rPMS目前主要的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集中在三个方面
1、磁刺激诱导的皮质效应
rPMS 刺激过程中可直接兴奋所刺激肢体的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并通过产生节律性的肌肉收缩、振动间接兴奋机械感受器,而二者共同汇流形成的本体感受传入信号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的。
2、磁刺激对脊髓及周围神经的影响
研究显示rPMS并不影响脊髓的兴奋性,但却作用于慢肌纤维,因此可以促进神经肌肉传递的整合,提高运动神经的兴奋性,部分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但均显示出rPMS可能更主要的是影响运动神经的传导或者兴奋性,对脊髓的影响相对不明显。
3、磁刺激诱导外周肌肉的变化
磁刺激是局部血流中产生微电流,从而影响血液中的离子含量,并最终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和周围循环后的表现,同时外周组织的变化也为rPMS在治疗肌骨疼痛类局部症状明显的疾病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rPMS目前主要应用于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主要为了达到降低肢体痉挛,改善吞咽功能和肩关节半脱位,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Struppler使用频率 20Hz,持续 15min 共 4500 次脉冲,刺激以卒中为主的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示指固有伸肌,结果显示刺激后大部分患者上肢的痉挛程度有所下降,而示指在伸展任务中活动的幅度和速度均有显著提高,且过程中手指屈伸肌的 EMG 信号均减小。
Momosaki 等应用契合咽下颌部的抛物线型线圈在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 6 个月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中分别 实施 rPMS 或伪刺激,rPMS 采用频率 30Hz 共 1200 脉冲刺激舌骨上肌群 10min,应用计时吞水测试评估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结果发现相较对照组,接受 rPMS 的患者无论在吞咽的速度还是每次吞咽的体积方面均有更显著的改善。
Yang 等研究 rPMS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在传统的康复治疗之外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 患者分别应用单次 20min 偏瘫侧冈上肌和三角肌的 rPMS 和电刺激共 4 周,刺激频率均为 5Hz,结果 rPMS 后所有评估项目的健患双侧差别明显减小,且改善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显著。
rPMS的相关治疗参数主要集中于保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1、线圈的选择
不同形状线圈刺激的范围与深度不一致,可考虑在不同部位使用,例如浅层神经肌肉或深层神经根等;
2、磁刺激的频率选择
目前常用的外周磁刺激方案均使用大于5Hz的高频刺激,其中集中在20-30Hz应用最为广泛;
3、磁刺激的强度选择
目的在应用rPMS过程中,刺激强度通常选用阈上刺激以达到引起肌肉收缩的目的;
此外其刺激序列时程、序列间歇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治疗目的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综合考虑。
总结
rPMS 针对康复临床上常见的各种功能障碍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它无痛无创、穿透性强,易于刺激深层的神经肌肉组织,因此在康复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随着电磁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rPMS 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 刘 浩,贾延兵,魏 静,李 朵,汪 纯.重复外周磁刺激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5):631~637
[2].Struppler A,Binkofski F,Angerer B, et al. A frontoparietal network is mediating improvement of motor function related to 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 PET- H2O15study[J]. Neuroimage,2007,36(S2):t174—t186.
[3].Momosaki R,Abo M,Watanabe S,et al. Functional magnetic stimulation using a parabolic coil for dysphagia after stroke[J]. Neuromodulation: Technology at the Neural Interface,2014,17(7):637—641.
[4].Yang C, Chen P, Du W, et al. Musculoskeletal ultrasonography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effect of 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in acute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s[J]. Bio 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8,2018:1—9.

官方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号:(苏)- 非经营性 - 2014 - 0017 备案号:苏ICP备15056910号